• b9b8-最好的免费学习资料站!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b9b8.com
您当前位置: b9b8学习网文章资讯考试频道成人高考成考试题0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卷

相关分类导航

0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卷

日期:01-22 21:18:07|b9b8学习网| http://www.b9b8.com |成考试题|人气:416

0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卷,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成考试题,历年成人高考试题,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模拟试题相关的资料。www.b9b8.com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 )
a.《庄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论语》

2.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b.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c.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d.数罟不入洿池

3.《史记》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左丘明 c.班固 d.范晔

4.冰心在《往事》一文中,用什么形象的特征象征人的品格( )
a.灯光 b.大海 c.道路 d.蜜蜂

5.“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 )
a.陶渊明 b.李白 c.曹操 d.司马迁

6.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国语》

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的作者是( )
a.柳永 b.李清照 c.苏轼 d.李煜

8.《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a.被动句 b.判断句 c.宾语前置 d.双宾语句

9.《蜀相》是一首( )
a.五律 b.七绝 c.七律 d.七古

10.说“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的哲人是( )
a.亚里土多德 b.培根 c.耶曼孙 d.斯宾诺莎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开封

12.《心灵的灰烬》一文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 )
a.文学家 b.科学家 c.翻译家 d.美学家

13.下列诗作中,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
a.《关山月》 b.《饮酒》 c.《短歌行》 d.《国殇》

14.《米龙老爹》在叙述方法上的特点是( )
a.顺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b.顺叙之中有插叙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c.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d.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15.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像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茕茕子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_________》。

17.《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8.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两大类。

19.《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时___________国的贵族。

20.《马伶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1.小说《苦恼》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____________的马车夫。

22.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23.王昌龄《从军行》诗:“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24.李商隐《无题》词:“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25.《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 卷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 )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 )
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专政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4.区别新旧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
a.领导权问题
b.革命对象问题
c.革命形式问题
d.革命动力问题
15.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16.新**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保护
d.改造
17.人民**专政的主要基础是( )
a.工农联盟
b.工、农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c.工、农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1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9.保证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改造个体农业,建立了合作社经济
c.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建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开展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
a.《新**主义论》
b.《论人民**专政》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共产党人)发刊词》
21.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或称“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22.我国人民**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在人民范围内包括了(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
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2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b.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问题
d.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消灭剥削
b.阶级斗争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27.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 )
a.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b.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
c.国有经济为主体、非国有经济为补充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8.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29.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0.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 )
a.抓物质文明
b.抓精神文明
c.两手都要硬
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b.资金短缺
c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d.科技落后
3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
a.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3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但主要是发展对外(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科技关系
3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 )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法制建设
d.**政治建设
3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人民当家作主
c.**集中制
d.对敌人实行专政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度即关节点。
4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马克思主义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 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3.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4. 试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称为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对立统一: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键; 
  3)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5. 论述质量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意义:
  1)质、量、度作为概括事物规定性的基本范畴,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掌握事物的度也很重要。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启发意义。
  其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其二、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只承认连续性而不承认间断性、只承认渐进而不承认飞跃,或者相反,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
  总之,善于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在它们的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6. 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
  首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否定,不要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7. 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8. 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说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9.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最初阶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同客观事物相接触,这些事物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于是就相继产生关于这些事  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发生一个质的飞跃,形成概念,然后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的,它们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是相互区别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又是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 )
a.经验材料 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论 d.具体方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 )
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5.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 )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是指( )
a. 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
b. 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c.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d.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7.认识的本质在于( )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体 d.意识形态
1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观念
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封建社会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科学补习所
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
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 )
a.北京小组 b.武汉小组
c.长沙小组 d.上海小组
16.毛泽东阐述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著作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新**主义论》
17.新**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依靠苏联的援助
1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0.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 )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2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
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
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
2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 )
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3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阶级斗争为标准
3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
a.社会主义**的保证和体现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34.可持续发展强调( )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35.“三讲”中的核心是( )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正气 d.三个代表
36~40题为时事政治题(略)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b 3.d 4.a 5.d 6.d 7.b
8.d 9.b 10.c 11.c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d 19.a 20.b 21.b

如果觉得0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卷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考试频道 - 成人高考 - 成考试题,历年成人高考试题,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模拟试题

+评论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

联系本站 - 教案中心 - 试题下载 - 教学反思 - 句子大全 - 收藏本站 - 文章阅读 - 全站地图 - 热门专题